1Cemiplimab
Cemiplimab最初由再生元(Regeneron)開發,之后賽諾菲(Sanofi)獲得了該藥物在美國以外地區的研發和商業化授權。于2018年9月28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上市,商品名為Libtayo®,被批準用于治療轉移性皮膚鱗狀細胞癌(CSCC)或不能接受治愈性手術或放療的局部晚期CSCC患者。這是FDA批準的第一例針對晚期CSCC的療法,同時是第三款獲得FDA批準的抗PD-1抗體[1]。
CSCC是美國第二大常見皮膚癌癥,最常見的皮膚癌是基底細胞癌。CSCC通常發生在經常暴露于陽光或其他形式的紫外線輻射的皮膚區域。雖然大多數CSCC患者通過手術切除治愈,但是一小部分患者會發展為不再對包括手術和放射在內的局部治療有反應的晚期疾病。晚期CSCC可能導致腫瘤部位的毀容和局部并發癥如出血或感染,或者可能擴散(轉移)到局部淋巴結,遠處組織和器官并變得危及生命[2]。
Libtayo®的獲批是基于一項開放標簽的、多中心的、非隨機的臨床二期試驗(EMPOWER-CSCC-1 (NCT02760498))以及一項開放標簽的,非隨機的臨床一期擴展隊列試驗(NCT02383212)。共有108名患者(75名患有轉移性疾病,33名患有局部晚期疾?。┍患{入療效評估。該研究的主要終點是客觀反應率,或治療后腫瘤部分縮小或完全消失的患者百分比。結果顯示,使用Libtayo®治療的所有患者中有47%的患者腫瘤縮小或消失。這些患者中的大多數在數據分析時具有持續的反應[3]。
Libtayo®是一種針對免疫檢查點受體PD-1(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通過阻斷PD-1信號通路,它可以幫助人體的免疫系統殺傷腫瘤細胞。它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專門批準并可用于晚期CSCC的治療藥物。這款藥物可用于幫助那些經過外科手術和化學療法治療仍未見好轉的皮膚癌患者。
2Galcanezumab
Galcanezumab由禮來公司研發,于2018年9月27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上市,商品名為Emgality®,被批準用于治療成人患者偏頭痛[4]。
偏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頭痛類型之一,以反復發作性的頭痛為特點,發作間歇期正常。通常伴有各種自主神經系統癥狀。偏頭痛的病因被認為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的綜合作用所致。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最致人衰弱的疾病之一。由于荷爾蒙的影響,偏頭痛多見于女性,男女患者的比例通常為1:2。首次發病常于10-30歲之間,受到影響的大多數人年齡在35歲和45歲之間。近年來,科學家對偏頭痛的機制有了進一步了解,但對具體信號通路和生物標記物的認識尚不充分。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通路是第一個被研究的藥物靶點。CGRP及其受體在與偏頭痛病理生理學相關的神經系統區域表達。到目前為止研究表明阻斷CGRP通路對于治療偏頭痛是有效的。它與現有的曲坦類(血清素1B/1D激動劑)和阿片類藥物的作用機制明顯不同[5]。
Emgality®是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靶向于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該受體在偏頭痛的發生中發揮了關鍵作用。CGRP是一種神經肽,已被證明在偏頭痛發作時釋放,被認為是偏頭痛發作的誘因。目前,CGRP受體已成為偏頭痛藥物研發的熱門靶點。
Emgality®的獲批,是基于在發作性偏頭痛(EM)患者中開展的2項三期臨床研究(EVOLVE-1,EVOLVE-2)以及在慢性偏頭痛(CM)患者中開展的一項三期臨床研究(REGAIN)的數據。在三項研究中,患者隨機接受每月一次的安慰劑,初始負荷劑量為240 mg后的Emgality 120 mg或Emgality 240 mg。主要終點是意向治療研究人群中雙盲治療期間每月MHD數量與基線的平均變化。數據顯示,與安慰劑相比,Emgality橫跨偏頭痛譜在減少每月偏頭痛天數方面表現出臨床意義和統計學意義的顯著療效[6]。
此次批準,使Emgality®成為繼諾華/安進Aimovig® (erenumab-aooe)和梯瓦Ajovy® (fremanezumab-vfrm)之后上市的第3款靶向CGRP的偏頭痛藥物。用藥方面,Aimovig和Emgality均每月一次皮下注射,Ajovy每月一次或每3個月一次皮下注射,將為患者提供一種差異化的治療選擇。
3Dacomitinib(達克替尼)
Dacomitinib最初由輝瑞研發,2012年授權給SFJ Pharmaceuticals合作開發。于2018年9月27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上市,商品名為Vizimpro®,被批準用于治療攜帶EGFR基因外顯子19缺失或外顯子21 L858R置換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7]。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已成為我國城市人口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并且也是2008年全球范圍內男性癌癥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女性當中,它是第四大最常見被診斷出的癌癥和癌癥死亡的第二主要原因。非小細胞型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最常見的組織學類型[8],是除小細胞肺癌(SCLC)之外的其余上皮性肺癌。最常見的NSCLC為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和腺癌,但也有其他發病率較低的類型,所有類型都可以發生少見的種組織學變異[9]。非小細胞肺癌約占所有肺癌的75%,超過三分之二的患者發現時已處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EGFR是一種幫助細胞生長和分裂的蛋白質。當EGFR基因突變時,它可能導致蛋白質過度活躍,導致癌細胞形成。EGFR突變可能在全球10%至35%的NSCLC腫瘤中發生,并且最常見的激活突變是外顯子19和外顯子21 L858R取代中的缺失,其共同占已知激活EGFR突變的80%以上。該疾病與低存活率相關,疾病進展仍然是一個挑戰[10,11]。
Vizimpro®獲批是基于一項名為ARCHER 1050的隨機的、多中心的、國際性的、開放標簽的臨床三期試驗的結果??傆?52名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接受Vizimpro或者活性對照的治療。該試驗的主要終點為由獨立的放射學審查委員會(IRC)評估的無進展生存期(PFS)。根據IRC評估的PFS,Vizimpro與活性對照相比,顯著延長了患者的中位PFS(p<0.0001)。Vizimpro治療組PFS為14.7個月(95% CI: 11.1, 16.6),活性對照組為9.2個月(95% CI: 9.1, 11.0)[12]。
EGFR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是一種常見疾病,特別是在亞洲人群中,Vizimpro®的上市為治愈獨特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4Duvelisib
Duvelisib于2018年9月24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上市,由Verastem上市銷售,商品名為Copiktra®。Duvelisib最初是由Intellikine(后被武田收購)研發,后Infinity獲得了該化合物全球開發和商業化權利。2014年,Infinity與艾伯維達成合作協議聯合開發Duveraisib,然而2016年艾伯維終止了與Infinity的合作,Infinity重新獲得了duvelisib的全球權利。2016年11月,Infinity授權給Verastem(現為Verastem Oncology)開發和商業化duvelisib的全球獨家權利。Copiktra®獲批用于治療至少兩次既往治療后復發或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LL)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和至少兩次既往治療后復發或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FL)[13]。
CLL/SLL是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群的一種成熟B淋巴細胞克隆增殖性腫瘤,以淋巴細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臟和淋巴結聚集為特征。SLL與CLL是同一種疾病的不同表現。這兩種疾病之間的唯一區別是:在CLL中,細胞主要存在于血液和骨髓中;而在SLL中,細胞主要存在于淋巴結中[14]。CLL/SLL的癥狀包括腹部腫脹,即使僅少量進食也感覺飽腹。其他癥狀包括疲勞,呼吸短促,貧血,容易瘀傷,盜汗,體重減輕和頻繁感染。然而,許多CLL/SLL患者會存活多年而沒有癥狀。雖然目前有治療方法,但大量患者在治療后復發,對當前藥物難以治療,或者無法耐受治療,這代表了重要的醫療需求。額外口服藥物的潛力,特別是作為可用于一般社區醫生的武器裝備的單一療法,可能對CLL/SLL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價值[15]。
濾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最常見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發病率逐年增高,其遺傳標記是t (14;18) (q32;q21)異位,導致BCL2蛋白持續過量表達,損害了正常生發中心的凋亡功能。組織學特征是低倍鏡下腫瘤細胞呈現明顯的結節狀生長。腫瘤性濾泡主要由不同比例的中心細胞和中心母細胞組成,中心細胞的核有裂溝,稱為小核裂細胞;中心母細胞體積大,核圓形或分葉狀,稱為無核裂細胞。FL最常見臨床表現是無痛性淋巴結腫大,典型臨床表現為多部位淋巴組織侵犯。FL是對化療和放療最敏感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早期階段,主要為放療,在疾病進展至晚期時,進行化療或使用免疫治療[16]。
Duvelisib是PI3K的抑制劑,其抑制活性主要針對PI3Kδ和PI3Kγ亞型。Duvelisib可以抑制惡性B細胞和原發性CLL腫瘤細胞的生長并降低它們的存活率。它還能抑制多種關鍵細胞信號通路,包括B細胞受體信號轉導和CXCR12介導的惡性B細胞趨化作用。此外,Duvelisib還可以抑制CXCL12誘導的T細胞遷移和巨噬細胞的M- CSF和IL-4驅動的M2極化[17]。
Copiktra®獲批治療CLL/SLL是基于一項隨機、多中心、開放標簽的臨床三期試驗(NCT02004522),比較Copiktra®與ofatumumab治療復發或難治性CLL或SLL的患者。該試驗納入至少經過一次治療的患有CLL(N = 312)或SLL(N = 7)的共計319名成人患者,該研究將患者按(1:1)隨機分為每日兩次口服25mg Copiktra®直至疾病好轉或不可接受的毒性或者接受Ofatumumab靜脈給藥7個周期。而接受過至少2次治療的196名患者,其中95名隨機接受Copiktra®治療,101名接受ofatumumab治療,由獨立評審委員會(IRC)評估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在Copiktra®組為16.4個月,ofatumumab組為9.1個月(風險比為0.40;標準誤差為0.2)。幾乎是ofatumumab的2倍,對于Copiktra®和ofatumumab組,每個IRC的總反應率(ORR)分別為78%和39%(差異為39%,標準誤差為6.5%)。Copiktra®治療組的主要和次要終點均得到顯著改善。
Copiktra®獲批治療FL是基于一項單臂多中心試驗(NCT02204982),該試驗納入了83例FL患者,這些患者使用利妥昔單抗難以治療,無論是化療還是放射免疫治療。由IRC確定的ORR為42%(95%CI:31, 54),41%的患者經歷部分反應,1名患者具有完全反應。在35名響應患者中,15名(43%)維持至少6個月的反應,6名(17%)維持至少12個月的反應。Copiktra®組相比利妥昔單抗組對FL患者的治療得到了顯著改善[18]。
Copiktra®是第一個被FDA批準的PI3Kδ和PI3Kγ的雙重抑制劑,是CLL/SLL和FL患者不斷發展的治療范式的重要補充,Copiktra®是醫生治療設備的一個重要補充。此外,在美國和歐盟,duvelisib均被授予治療CLL、SLL、FL的孤兒藥地位。
5Fremanezumab
Fremanezumab于2018年9月14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上市,最初由Rinat Neuroscience(2006年被輝瑞收購)開發,2013年Labrys Biologics(2014年被梯瓦收購)獲得該藥的全球研發權。商品名為Ajovy®,被批準用于治療成人偏頭痛[19]。
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是一個含有37個氨基酸殘基的酸性神經肽,是目前最為強大的內源性血管舒張物質。CGRP 具有兩種主要亞型(α和β),它們有相似的結構和生物活性,且由單獨的基因合成。CGRP 幾乎存在于所有的感覺神經纖維內,且分布與血管緊密相連,α-CGRP主要存在于中樞和周圍感覺神經系統中,其中三叉神經節和背根神經節是其合成及釋放的主要場所。β-CGRP主要存在于腸道神經系統。CGRP結合于特異性的CGRP受體發揮生物學活性,其受體由7個跨膜蛋白復合體(降鈣素受體樣受體(calcitonin receptor-likereceptor,CLR),1個跨膜蛋白受體活性修飾蛋白(receptor activity modifying protein 1,RAMP-1)和1個胞內蛋白-受體合成蛋白(receptor component protein,RCP)組成。RAMP-1是一類小分子跨膜蛋白,以分子伴侶的形式介導CLR的膜轉位。RCP是一類小分子多肽,介導CLR下游信號傳導。CGRP與三叉神經血管系統的CGRP受體特異性結合,引起神經源性炎癥、神經敏化和調節基因的表達,觸發偏頭痛的發作,且有相關作用機制的提出和實驗的研究[20]。
Ajovy®是一種靶向于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的全人源化IgG2Δa/kappa型單克隆抗體,Fremanezumab是通過重組DNA技術在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中產生的??贵w由1324氨基酸組成,其分子量約為148 kDa[21]。
Ajovy®的獲批是基于臨床三期開發項目HALO的數據。該項目包括兩個關鍵性三期臨床研究(HALO-EM,HALO-CM),入組超過2000例發作性偏頭痛(EM)和慢性偏頭痛(CM)患者,評估了每月一次和每季度一次皮下注射Ajovy®作為單藥療法以及與口服預防性藥物聯合用藥的療效和安全性。來自該項目的數據顯示,治療12周期間,與安慰劑組相比,Ajovy®治療組患者在全部主要和次要終點以及在所有預先指定的分析中均實現了臨床意義和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改善,包括:每月偏頭痛和頭痛天數顯著減少、急救用藥和殘疾顯著減少、生活質量顯著改善。安全性方面,最常見的不良事件為注射部位硬結、紅斑和瘙癢,安慰劑組和Ajovy®治療組發生率相似[22]。
Ajovy®是目前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可同時每季度一次和每月一次給藥的抗CGRP偏頭痛藥物,是FDA批準用于成人偏頭痛預防性治療的第二種抗CGRP單克隆抗體。目前,在偏頭痛治療方面,預防性治療方案很有限,Ajovy®將為醫生和患者提供一種重要的治療選擇。
6Moxetumomab pasudotox
Moxetumomabpasudotox由阿斯利康公司研發,于2018年9月13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上市,商品名為Lumoxiti®,被批準用于治療毛細胞白血病。該產品獲FDA優先審評資格,2013年被歐洲EMA認證為治療B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的孤兒藥[23]。
毛細胞白血?。℉CL)是一種罕見的,慢性的和生長緩慢的白血病,其中骨髓過量產生異常的B細胞淋巴細胞,是一種少見的B淋巴細胞腫瘤。常以全血細胞減少和脾臟腫大為特點,約占全部白血病的2%。HCL患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些表現,如關節炎的癥狀、關節痛、皮膚紅斑、皮膚損害、低熱等,這些癥狀與腫瘤負荷無關,常為自限性的,皮質激素治療有效。HCL的中位發病年齡為50歲,尚無兒童或青少年發病報道。約80%的患者為男性。就診時約1/4的患者主訴為脾臟腫大所致的腹部脹滿或不適;1/4的患者有疲乏無力、體重下降;1/4的患者有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出血趨勢或繼發于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減少的易感染傾向;其他患者可能在查體時發現血細胞計數異?;蚱⑴K腫大[24]。
Lumoxiti®的獲批是基于一項單臂的開放性的臨床三期試驗,該試驗對80名至少兩次接受過HCL治療的患者進行了全身治療。試驗的主要終點是持久的完全反應,試驗中30%的患者達到持久CR,總體反應率(對治療有部分或完全反應的患者數)為75%。血液學緩解率為80%[25]。
許多毛細胞白血病患者通過現有治療可以獲得緩解,但是30%至40%將在首次治療后5至10年再次復發。隨后的治療,反應持續時間減少,毒性積累,很少有批準的治療方案。Lumoxiti®作為一種重組的靶向于CD22的抗毒素,是美國針對復發或難治性毛細胞白血?。℉CL)成年患者的一流治療藥物,是一種有前景的HCL非化療藥物,可解決醫生及其患者未滿足的醫療需求。
7Gilteritinib fumarate
Gilteritinib fumarate由安斯泰來研發,于2018年9月21日獲日本醫藥品醫療器械綜合機構(PMDA)批準上市,商品名為Xospata®。它是一種FLT3/AXL抑制劑,被批準用于治療FLT3突變陽性的復發或難治性急性髓細胞白血病[26]。
急性髓細胞性白血?。ˋ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組高度異質性的克隆性疾患,具有獨特的細胞形態學、免疫表型、細胞遺傳學及分子遺傳學特征。一些重現性基因突變已被證實是AML診斷分型、危險分層及評估預后的重要因素,并且一些針對突變基因的特異性靶向藥物也逐漸進入臨床研究[27]。急性髓細胞白血?。ˋML)占急性白血病的50%以上,以40歲的成年人多見,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會導致患者出現貧血、出血、發熱等臨床癥狀,不僅不利于患者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28]。
Xospata®的獲批是基于對在多國進行的臨床三期試驗(NCT02421939)研究的中期結果的CR/CRh2分析。ADIMRAL的目的是比較Xospata®與挽救性化療在有FLT3突變并已復發的或難治性成人AML的一線治療?;颊甙?:1的比例隨機接受Xospata® (120mg)或挽救性化療,Xospata®已經證明具有抑制FLT3內串聯復制和FLT酪氨酸激酶結構域突變的活性。這兩個突變存在于大約三分之一的AML患者中[29]。
相對于其他的癌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還是比較罕見的疾?。褐袊l病率為1.62/10萬,低于美國發病率4.36-6.13/10萬和日本3.25-5.85/10萬。雖然可以是原發性的,也可能是繼發性的,因為放射線暴露、致癌化學藥物暴露造成,或曾經有其他血液疾病,如骨髓化生不良癥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骨髓增生性疾?。╩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演變而成?;颊呷巳褐心行暂^女性略高。Xospata®的上市為治愈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提供了新的選擇方案[30]。
8Anagliptin/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安奈格列汀/鹽酸二甲雙胍由Suzuken的子公司三和化學研究所研發,于2018年9月21日獲日本醫藥品醫療器械綜合機構(PMDA)批準上市,商品名為Metoana®,被批準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31]。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后發病,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并非完全喪失,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生過多,但胰島素的作用效果較差,因此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一種相對缺乏,可以通過某些口服藥物刺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島素抵抗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島素增高以補償其胰島素抵抗,但相對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島素分泌仍相對不足。此類病人早期癥狀不明顯,僅有輕度乏力、口渴,常在明確診斷之前就可發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癥。飲食治療和口服降糖藥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島素分泌缺陷為主,臨床上需要補充外源性胰島素[32]。
安奈格列汀是一種長效選擇性二肽基肽酶-4 (DPP-4)抑制劑,能有效抑制DPP-4活性,使餐后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 (GLP-1)和GIP不被DPP-4降解,延長GLP-1和GIP作用時間,促進胰島素釋放,降低餐后血糖。鹽酸二甲雙胍是一種雙胍類抗糖尿病藥,經口給藥,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并且是超重患者的首選藥物。
聯合用藥的復方制劑是近兩年上市的以及晚期的研發項目熱點之一,并將成為未來糖尿病用藥研究的大方向。目前臨床晚期項目的主要方向是:SGLT-2抑制劑與二甲雙胍的復方制劑,DPP-4與SGLT-2抑制劑的復方制劑,以及胰島素與GLP-1激動劑的聯合用藥開發。復方制劑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由于兩種藥物針對的發病機制不一樣,聯合協同可以針對2型糖尿病的不同發病機制和病理環節進行治療;兩種藥物聯合不增加糖尿病病人的體重,部分病人還可減輕體重;復方制劑減少病人服用藥片數量,增加患者依從性[33]。Metoana®的上市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9Lorlatinib
Lorlatinib是輝瑞研發的小分子抗癌藥,于2018年9月21日獲日本醫藥品醫療器械綜合機構(PMDA)批準上市,商品名為Lorbrena®,獲批用于治療ALK融合基因陽性無法切除的復發性非小細胞肺癌[34]。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一個重要亞型,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重排是發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致癌驅動因素之一,ALK陽性的NSCLC患者易發生腦轉移,而ALK靶向抑制劑相對于一線化療對腦轉移有更好的療效。但經第一代ALK抑制劑治療后患者易耐藥,進而出現顱內進展, 第二代和第三代ALK抑制劑可增強其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滲透性、提高其到達靶點后的結合力,對腦轉移癌有較好的治療效果[35]。
Lorbrena®的批準是基于一項I/II期(NCT01970865)研究中的二期數據,該研究評估了lorlatinib對接受過不同ALK抑制劑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曾在WCLC2017大會上公布。結果顯示,lorlatinib一線治療30位初治ALK+NSCLC患者,ORR為90%,疾病控制率97%,只有一位患者無效;lorlatinib二線或三線治療59位使用過克唑替尼或者克唑替尼+化療的患者,ORR高達69%;對于使用過2-3種ALK抑制劑外加化療的患者,lorlatinib作為三線甚至五線藥物使用,ORR依然達到39%[36]。
轉移性ALK突變陽性NSCLC患者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對初始治療藥物發生耐藥,會導致疾病快速進展。Lorlatinib可以克服第一代和第二代ALK抑制劑耐藥,在多項臨床研究中獲得了積極的結果,Lorbrena®的獲批意味著患者的用藥選擇更加豐富。
10Omidenepag isopropyl
Omidenepag isopropyl是由日本參天制藥及宇部興產株式會社合作開發,于2018年9月21日獲PMDA批準上市,商品名為Eybelis®。Omidenepag isopropyl是一種前列腺素受體激動劑,通過放松睫狀肌降低眼壓,并通過葡萄膜鞏膜途徑增加房水外流,治療青光眼和高眼壓癥[37]。
青光眼是一系列會導致視神經受損,進而造成視力喪失的眼疾,多數系眼內壓力升高所致,有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由于眼內壓力升高,使眼球發硬,而導致祝力驟然下降或失明[38]。青光眼是導致人類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總人群發病率為1%,45歲以后為2%。臨床上根據病因、房角、眼壓描記等情況將青光眼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先天性三大類。
高眼壓癥是眼壓高于21 mmHg的統稱,可見于各種原因如外傷性前房出血、眼眶水腫、術后粘彈劑殘留、眼內炎、使用糖皮質激素、瞳孑L阻滯和特發性等。高眼壓癥本身不是一種疾病,它只是用來描述一類個體的術語,這些個體比一般人群更應受到密切觀察以早期發現青光眼損害發生[39]。
Eybelis®的批準是基于兩項隨機的、多中心的、開放性標簽的臨床三期試(NCT02822742,NCT02981446)。第一個臨床試驗主要評估了對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無應答者低應答的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及眼壓過高患者在使用Eybelis®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該試驗的首要治療終點是對眼壓的有效控制,在第二個臨床試驗中,主要對比了Eybelis®和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在開角型青光眼及眼壓過高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評估。該試驗的首要治療終點是平均晝夜壓。兩項試驗均得到了不劣于陽性對照組的療效結果,實現了對眼壓的有效控制。
眼壓下降是目前治療青光眼疾病最可靠的方法,經臨床試驗結果顯示Eybelis®可以有效的控制眼壓,Eybelis®的上市為治療開角型青光眼及眼壓過高提供了更多有效的選擇。
11Fruquintinib (呋喹替尼)
Fruquintinib(呋喹替尼)于2018年9月5日獲NMPA(原CFDA)批準上市,商品名為愛優特®,用于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呋喹替尼是一種高選擇性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口服抑制劑,有潛力成為全球同類最佳的能夠治療多種實體瘤的VEGFR抑制劑。高效、低毒、適合聯合用藥是呋喹替尼區別于其他已獲批的小分子VEGFR抑制劑的優良特性[40]。
結腸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在全世界范圍內居惡性腫瘤第3位,死亡率也居第3位。結腸直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目前約萬分之二至三。其中上海地區已上升至第2位[41]。診斷時,50%~60%的腫瘤轉移,預后較差?;煴徽J為是結直腸癌的標準治療,但化療的局限性不容忽視,如選擇性低、腫瘤組織濃度不足、全身毒性等[42]。
愛優特®單藥適用于既往接受過氟尿嘧啶類、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為基礎的化療,以及既往接受過或不適合接受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治療、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治療(RAS野生型)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呋喹替尼是喹唑啉類小分子血管生成抑制劑,通過作用VEGFR激酶家族來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遷移和管腔形成,從而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形成及腫瘤生長,為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途徑[43]。
FRESCO研究是國內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呋喹替尼三期臨床試驗,納入二線或以上標準化療失敗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以2:1隨機入組,最終278例患者進入呋喹替尼聯合最佳支持治療組,138例患者進入安慰劑聯合最佳支持治療組。該研究達到主要終點和所有次要終點,呋喹替尼組患者數據均顯著優于安慰劑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主要終點中位總體生存時間9.30個月比6.57個月,P<0.001:次要終點無進展生存時間3.71個月比1.84個月,P<0.001;次要終點客觀反應率4.7%比0,P=0.012;次要終點疾病控制率62.2%比12.3%,P<0.001),且前者死亡風險降低35%(風險比為0.65)。且呋喹替尼安全性良好,不良反應可控,未見嚴重非預期安全信號。因此,呋喹替尼或將成為晚期結直腸癌三線治療標準用藥之一[44]。
據呋喹替尼三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該藥可降低患者35%的死亡風險,并可降低患者74%的疾病進展風險[45]。愛優特®(呋喹替尼)為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途徑。
參考文獻
1.藥渡數據:https://data.pharmacodia.com/web/basic/basic_detail_PB0450.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18).
2.FDA官網:https://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622044.htm(accessed September 2018).
3.RegeneronPharmaceuticals官網:https://newsroom.regeneron.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fda-approves-libtayor-cemiplimab-rwlc-first-and-only-treatment(accessed September 2018).
4.藥渡數據:https://data.pharmacodia.com/web/basic/basic_detail_PB0272.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18).
5.新浪醫藥新聞:http://med.sina.com/article_detail_103_2_43730.html (accessed September2018).
6.Lilly 官網:https://investor.lilly.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lillys-emgalitytm-galcanezumab-gnlm-receives-us-fda-approval(accessed September 2018).
7.藥渡數據:https://data.pharmacodia.com/web/basic/basic_detail_PN0726.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18).
8.陳·杜克森索斯·泰斯勒馬丁·格利夫. 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方法, CN103958681A.
9.中文版癌癥綜合信息庫:http://pdq.cicams.ac.cn/PDQ/DATA/CDR62932_zh_page1.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18)
10.Lovly CM, Horn L. Molecular profiling of lungcancer. My Cancer Genome; 2016. Availableat:https://www.mycancergenome.org/content/disease/lung-cancer/. (accessedSeptember 2018)
11.Pao W, Miller VA.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mutations, small-molecule kinase inhibitors, an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Clin Onc. 2005; 23:2556-2568.
12.Pfizer官網:https://www.pfizer.com/news/press-release/press-release-detail/u_s_fda_approves_vizimpro_dacomitinib_for_the_first_line_treatment_of_patients_with_egfr_mutated_metastatic_non_small_cell_lung_cancer(accessed September 2018).
13.藥渡數據:https://data.pharmacodia.com/web/basic/basic_detail_PN0858.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18).
14.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中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15年版),中華血液學雜志2015年10月第36卷第10期,809-813.
15.NCCN guidelines for patients: chronic lymphocyticleukemia 2018.
16.劉樹梅, 李莉娟, 張連生. 濾泡性淋巴瘤免疫治療新進展[J]. 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 2016, 23(4): 566-570.
17.FDADatabase.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label/2018/211155s000lbl.pdf(accessed September 2018).
18.Drugbank https://www.drugbank.ca/drugs/DB11952 (accessed September 2018).
19.藥渡數據:https://data.pharmacodia.com/web/basic/basic_detail_PB0583.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18).
20.汪晶晶, 潘永惠. CGRP 與偏頭痛伴發焦慮抑郁的關系.《腦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7年第4期252-256.
21.FDA Database.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label/2018/761089s000lbl.pdf(accessed September 2018).
22.新浪醫藥新聞:http://med.sina.com/article_detail_103_2_52798.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18).
23.藥渡數據:https://data.pharmacodia.com/web/basic/basic_detail_PB0217.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18).
24.A+醫學百科:http://www.a-hospital.com/w/%E6%AF%9B%E7%BB%86%E8%83%9E%E7%99%BD%E8%A1%80%E7%97%85.
25.AstraZeneca 官網:https://www.astrazeneca.com/media-centre/press-releases/2018/us-fda-approves-lumoxiti-moxetumomab-pasudotox-tdfk-for-certain-patients-with-relapsed-or-refractory-hairy-cell-leukaemia.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18).
26.藥渡數據:https://data.pharmacodia.com/web/basic/basic_detail_PN1278.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18).
27.徐開林,曹江.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基因突變研究現狀及展望,《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2016年第1期1-3.
28.盧楊,慕俐君,張旗,孫健,李偉平,王曉波. 老年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特點及其診治進展,《實用老年醫學》,2014年第2期162-165.
29.HematologyTimes:https://www.hematologytimes.com/section/leukemias/article/flt3-inhibitor-approved-for-rel-ref-aml-in-japan/(accessed September 2018).
30.新浪醫藥新聞:http://med.sina.com/article_detail_103_2_30351.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18).
31.藥渡數據:https://data.pharmacodia.com/web/basic/basic_detail_PC932.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18).
32.百科名醫網:https://www.baikemy.com/disease/detail/5046/1 (accessedSeptember 2018).
33.生物探索:http://www.biodiscover.com/news/industry/535605.html (accessed September 2018).
34.藥渡數據:https://data.pharmacodia.com/web/basic/basic_detail_PN0964.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18).
35.黃麒霖, 顧昊煜, 嚴勇, 陳菊祥.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靶向治療進展. 《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 2018年第4期431-436.
36.搜狐網:https://www.sohu.com/a/222499651_464396 (accessedSeptember 2018).
37.藥渡數據:https://data.pharmacodia.com/web/basic/basic_detail_PN2529.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18).
38.青光眼.《醫學文選》, 1991, 第5期, 59-60.
39.李建軍, 王爽, 徐亮. 高眼壓癥.《國外醫學:眼科學分冊》, 2005, 29(1), 66-70.
40.藥渡數據:https://data.pharmacodia.com/web/basic/basic_detail_PN0857.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18).
41.徐雷鳴. 結腸直腸癌的內鏡微創治療.《外科理論與實踐》, 2010, 15(4), 346-347.
42.Geng, Fang; Wang, Zheng; Yin, Hang; Yu, Junxian;Cao, Bangwei.CancerBiotherapy & Radiopharmaceuticals; New Rochelle 2017, 32(5), 149-160.
43.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官網:http://www.nmp.gov.cn/gzxgz/zdxy/201809/t20180912_5978.htm.(accessed September 2018)
44.朱德祥,許劍民.2017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結直腸癌研究進展解析.《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7, 16(11), 1101-1104.
45.中國科技網: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8-09/07/content_707098.shtml(accessed September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