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注意到,具體產品清單暫定包含7類、128個稅項產品。具體到醫藥領域,提到鮮、冷、凍或干的西洋參、其他鮮人參和其他冷、凍或干的人參,加征15%的關稅。
采訪中,對于西洋參、鮮人參加征關稅后可能帶來的影響,醫藥進出口領域的一位資深專家對記者表示,“總體看應該對我國中藥進出口貿易影響不大,對西洋參有稍微影響。美國雖然是我國西洋參進口的重要市場,但并不是最大的市場。加拿大才是西洋參進口主渠道。”
吉林產西洋參占50%以上
中藥材天地網的信息指出,西洋參從1975年大規模引種后,先后在吉林、遼寧、黑龍江、陜西、北京、山東等省市開始開展西洋參種植推廣工作。但自從2015年價格大幅滑坡后,種植面積出現不同程度調減。
近年來,西洋參受生態環境、栽培加工技術、市場銷售等因素影響,種植產區日益集中,目前年產量最大的產區為吉林,其次是山東產區,北京、黑龍江相對較少,陜西留壩產量已經很少,其中吉林產區西洋參的產量占總產量一半以上。
不過,一位西洋參領域的研究人士提出,西洋參種植得再好也是在價值鏈底端,西洋參產業要破冰、要登頂高端,就要把種好參當成敲門磚,把深加工作為金鑰匙。同時,也有專家建議通過商務部中藥流通追溯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對西洋參全鏈條的管控,樹立起更高的行業標準和品質杠桿。
關于近期西洋參市場貨源走動情況,中藥材天地網梳理指出,目前西洋參市場貨源走動有所加快,商家庫存穩定,行情穩定,現西洋參價格國產長支價格(單位:每公斤,下同)在600~650元之間,短支價格為700~750元,進口短大粒貨1100~1200元,小粒貨2200~2300元,中片為700~750元。
或利好我國西洋參產業
擬加征關稅征求意見發布后,業內也有一些觀點提出,有可能影響進口西洋參在華銷售,在一定程度上或將提振國產西洋參、人參市場。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國不得不轉而進口加拿大西洋參。而加拿大西洋參遠遠不能滿足我國市場需求,我國相關產業將迎來利好。
目前,涉及到西洋參、人參布局的上市企業包括益盛藥業、紫鑫藥業、康美藥業等。
例如,益盛藥業對人參、西洋參進行綜合立體開發。資料顯示,益盛藥業自有人參種植基地1.2萬畝,年產人參1632噸。從近日益盛藥業發布的2017年度業績快報看,實現營業收入10.38億元,同比增長10.5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003.38萬元,同比增長354.99%。對于業績增長原因,益盛藥業表示,加大人參相關產品的推廣是導致本期銷售收入增加的原因之一。
紫鑫藥業則圍繞吉林省人參主產區建立了四個人參生產加工基地。目前,已有137個包括食品、化妝品、保健品在內的人參系列產品品種研發成功,首批已獲得批準的品種12個,第二批29個,總計41個品種獲批試點生產。其最新發布的2017年度業績也同樣亮眼,2017年營業總收入較上期增加 61.82%,主要系中成藥 OTC產品的銷售收入、人參產品銷售收入較上期增加所致;營業利潤較上期增長163.57%,主要原因也包括了人參產品銷售收入增加,且毛利率較高的產品占人參銷售收入比重較大所致。
康美藥業則有較大面積的人參種植基地。此外,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顯示,康美藥業經批準直銷產品就有康美牌西洋參膠囊。資料顯示,其中的西洋參正是來自于康美藥業的種植基地,產品的生產也出自于康美藥業專門的藥品生產線。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我國參產業而言,過去一直處于產量高、產值低、產業化程度低的階段,品牌競爭力較弱,甚至到目前仍沒有一個可以和正官莊高麗參等外資品牌抗衡的大品牌??得浪帢I方面在此前表示,國內產業發展必須從戰略上覺醒。首先,國家層面要在種植、產量、質量控制等方面建立并完善中國人參市場的準入制度。另外,要重點培植龍頭企業,建立自有品牌,提升中國人參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在產品結構上,要大力支持人參全產業鏈的建設,實現從初加工向終端消費品生產、低端化向高端化的延伸,通過政策引導加強終端環節,激活人參產品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