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昔日的全球醫藥企業龍頭老大,GSK正在奮起直追。隨著新上市產品進入放量期,未來3年將進入“收獲期”,中國市場未來有望成為GSK新的區域增長極。
蘭素史克是以研發為基礎的醫藥公司,產品研發和銷售遍及全球市場,主要業務涉及三大板塊——處方藥、疫苗和消費保健品。2017年GSK營收301.86億英鎊(約389.07億美元,按2017年與美元平均匯率折算),在全球制藥公司排名第六,比2016年前進1名。
此外,昨天(3月27日)GSK發布公告稱,將以1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諾華在雙方的消費者醫療合資公司中36.5%的股份,交易完成后,該合資公司將成為GSK的全資子公司。
1.GSK的發展史詮釋了并購是跨國藥企成長的重要之路
圖1 GSK誕生前兩家母公司的主要并購史
表1 GSK主要并購事件
來源:網絡資料整理
2.新產品是營收增長的支柱,盈利能力持續改善,經營狀況好轉
疫苗業務的增速最快,且占比有所提高。2017年GSK實現營業收入301.86億英鎊,增長8%(基于實際匯率,下同)。具體來看,三大業務中,處方藥172.8億英鎊,增長7%;疫苗51.6億英鎊,增長12%;消費保健品77.5億英鎊,增長8%。
圖2 2013-2017年GSK營收及增速情況
數據來源:年報
圖3 GSK三大主營業務占比
數據來源:年報
營收增長主要依靠新產品。2017年新產品銷售額為67億英鎊,較2016年增加22億英鎊,增長51%,主要得益于HIV領域的Tivicay和Triumeq、呼吸領域的吸入用Ellipta和Nucala,以及腦膜炎疫苗Bexsero和Menveo的強勁業績表現。
圖4 2017年GSK市場表現亮眼的新產品
數據來源:年報
盈利能力持續改善。2017年調整后營業利潤為85.7億英鎊,利潤率較2016年上升0.9個百分點至28.4%。
圖5 GSK盈利情況
數據來源:年報
3.在呼吸、HIV、疫苗領域具有領先優勢
1)GSK處方藥業務主要集中在呼吸、HIV兩大治療領域。
2017年處方藥銷售額173億英鎊,其中,呼吸領域用藥占比40.5%,HIV占比25.2%,二者累計占比超六成。
圖6 2017年GSK處方藥業務構成
數據來源:年報
從具體產品來看,銷售額TOP10產品累計銷售占到處方藥總體的67.6%,產品的集中度較高。其中,銷售額過十億美元的單品有4個,同時,這4個單品進入了2017年全球藥品銷售額TOP100。老牌明星產品舒利迭的銷售額繼續呈下滑態勢,專利到期的負面沖擊仍存。但是,新產品綏美凱、特威凱、Relvar/Breo Ellipta的表現不俗,彌補了舒利迭下滑的影響。
表2 GSK處方藥銷售額TOP10產品
來源:年報、FDA
2)呼吸領域“后起之秀”有望接棒舒利迭數據
Seretide/Advair(舒利迭)最早于1999年3月在英國上市,2000在美國上市。素有哮喘藥“金標準”之稱,成為GSK連續4年最暢銷單品,2013年達到銷售額頂峰52億美元。該藥藥劑專利于2011年和2013年在美國、歐洲陸續過期,吸入器裝置專利也在2016年8月過期,導致銷售額受到很大影響,近幾年持續下滑,有機構預測未來幾年舒利迭的銷售將持續下滑,2020年銷售額19億美元。
Relvar/Breo Ellipta2013年獲FDA批準用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OPD),是GSK應對舒利迭專利懸崖的替代產品,有“二代舒利迭”的稱號,但是上市后市場表現平平。2016年Relvar/Breo Ellipta獲批新的適應癥——用于18歲及以上哮喘(asthma)成人患者,該藥不適用于急性支氣管痙攣的緩解。作為首個每日一次的吸入性療法,Relvar/BreoEllipta可用于哮喘(asthma )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治療,和常規療法相比,能夠更有效地減輕患者急性加重癥狀。新適應癥的獲批,大幅提振Relvar/Breo Ellipta的銷售,2016年銷售額同比大漲141%至6.2億英鎊,2017年銷售額同比大漲62%至10.06億英鎊。
同時,新藥Trelegy Ellipta于2017年9月18日通過FDA審批上市,用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OPD),這是首款在美國獲批上市的每日一次COPD三聯療法。2017年全球COPD患者有3.84億左右,該病致病因素多樣,每一名患者都是不同的的需求個體,也有著不同的治療目標。TrelegyEllipta由fluticasone furoate/umeclidinium/vilanterol組成,其中fluticasone furoate是可吸入的皮質類固醇,umeclidinium是一款長效的毒蕈堿拮抗劑,vilanterol則是一款長效的β2腎上腺素能激動劑。它們都是傳統上的有效治療成分。葛蘭素史克帶來的新型吸入器Ellipta能將這三種成分一次性提供給患者,在控制病情的同時,減少患者的操作負擔,治療便捷。2017年Trelegy Ellipta已有200萬英鎊的銷售額,未來將逐漸放量。
3) Triumeq(綏美凱)和Tivicay(特威凱)作為新產品,市場表現強勁,未來增長潛力不容小覷,護航GSK在全球HIV治療領域的領先地位。
Triumeq(綏美凱)是基于整合酶抑制劑 Tivicay (Dolutegravir)的HIV三合一藥物治療方案,同時還含有兩種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 Abacavir 和 Lamivudine,既起到聯合治療的效果,又增加了病人服藥的順應性,市場競爭力很強,2015年一上市就成為重磅產品,2016年位列全球抗 HIV 藥物的第三名,2017年銷售額超過Truvada(特魯瓦達),排名第二,僅次于Gilead的Genvoya。據evaluate Pharma預測,綏美凱將以15%的年增速,到2022年達到53.76億美元、12.6%的HIV市場份額。
Tivicay(特威凱)是HIV二合一藥物,整合酶抑制劑Tivicay(dolutegravir)+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Epivir(lamivudine,拉米夫定),旨在與其他抗逆轉錄病毒制劑聯合用于既往已治療過、或初治HIV-1成人和12歲及以上體重至少40千克兒童感染者。在臨床試驗中,Tivicay療效優于強生的蛋白酶抑制劑Prezista,與默沙東的整合酶抑制劑Isentress療效相當。2017年Tivicay銷售額位居HIV領域第四,僅低于吉利德的Truvada。
此外,2017年11月21日新藥Juluca通過FDA審批上市,用于治療感染HIV-1的特定成人患者。Juluca是首款獲批治療這一適應癥的雙藥療法,包含兩種先前已被批準的藥物(dolutegravir和rilpivirine)。相比之下,目前的標準HIV治療方案中,均含有不少于3款的藥物。新療法將改變目前臨床上的艾滋病治療策略,大幅降低患者的每日服藥量,提高治療的依從性,進一步改善HIV患者的生活,競爭優勢明顯。
表3 2017全球藥品銷售額TOP100中HIV治療領域產品
數據來源:各公司年報
4)疫苗領域:行業壁壘高,GSK新品——Shingrix增長潛力巨大
根據evaluate Pharma研究,2014年全球疫苗銷售總額為263.81億美元,到2020年預計將達到347.27億美元,2014-2020年預測期內的年復合增長率為5%。疫苗市場由于行業壁壘高,行業集中度也高,默沙東、輝瑞、GSK 和賽諾菲四巨頭近乎壟斷全球 85%的市場份額,全球疫苗市場結構為寡占型。最新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疫苗行業四巨頭疫苗銷售額:GSK為51.6億英鎊(約66.51億美元,按2017年與美元平均匯率折算),默沙東61.6億美元,輝瑞60.01億美元,賽諾菲51.01億美元,GSK已躍居全球疫苗市場榜首。
在GSK的三大業務中,疫苗領域的增速最高,達到12%。從產品表現來看,腦膜炎領域產品的增速處于高位,Cervarix由于在中國市場上市,增速由2016年的下降8%飆升至上升65%。同時,2017年10月新獲批的皰疹疫苗——Shingrix,2017年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2200萬英鎊,市場潛力巨大。
帶狀皰疹疫苗Shingrix是一種非活、重組亞單位佐劑疫苗,用于50歲及以上老年人群預防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及其并發癥,是首個獲批的結合了一種非活抗原(帶狀皰疹病毒gE蛋白)和一種專用佐劑系統AS01B的帶狀皰疹疫苗,用于克服針對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存在的年齡相關免疫力下降。Shingrix的獲批使默沙東壟斷市場多年的Zostavax迎來新的競爭者。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免疫實踐顧問委員會(ACIP)發布意見,推薦Shingrix取代默沙東帶狀皰疹疫苗Zostavax,用于50歲及以上老年人群的免疫接種。
據evaluatePharma預測,到2022年,GSK將憑借其帶狀皰疹新疫苗Shingrix的助力,以80多億美元的銷售額居全球疫苗市場榜首(賽諾菲第二,輝瑞第三,MSD第四)。
表4 GSK疫苗產品2017年銷售額排名
數據來源:年報
此外,GSK疫苗和呼吸系統用藥市場規模在全球處方藥市場細分品類中居前列。據evaluate Pharma統計,2017年全球處方藥市場規模為7740億美元,預計2017-2022年CAGR年增長速度 6.5%,疫苗是第五大細分市場,2016-2022年CAGR為4.2%,2022年將達到353億美金銷售,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2%。呼吸系統支氣管Bronchodilators是第六大細分市場,2016-2022年CAGR為1.0%,2022年將達到301億美金銷售, 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7%。
4.研發管線數量居全球第二,重新布局腫瘤領域
2017年GSK研發支出為44.76億英鎊(占營業額的14.8%),同比2016年增加19%。據統計,全球醫藥巨頭在研產品數量排名中,GSK 2012年超過輝瑞,位居全球第一。但是,2017年4月新任CEO Emma Walmsley上臺后,將GSK處方藥聚焦在四大核心領域——呼吸系統、HIV、腫瘤及免疫炎癥,放棄30多個在研項目(包括13項已處于臨床階段的項目,20項處于臨床前研究的項目)。受此影響,目前GSK的在研產品數量為250個,低于諾華的251個,排名第二。
GSK的在研產品種類豐富,未來3年其核心研發資產將漸漸交出成績單。其中,呼吸和HIV是GSK的傳統優勢領域,腫瘤和免疫炎癥將是未來銷售增量的重要來源。2014年GSK將腫瘤產品線賣給諾華;2017年末,GSK憑借針對BCMA靶點的CAR-T新藥進入二期臨床的消息高調重回腫瘤領域,并且將腫瘤業務劃歸為未來核心四大戰略業務之一。目前,傳統腫瘤藥市場已經被羅氏、諾華“分割”,搶占市場份額艱難,GSK從新興的免疫療法入手,另辟蹊徑,重塑腫瘤領域地位。
數據顯示,免疫治療規模到2022年或將占據腫瘤治療的半壁江山。諾華的Kymriah高達47.5萬美元的定價,也向研發者展示了CAR-T療法巨大的利潤空間。目前全球僅有的兩款被批準上市CAR-T療法,分別是諾華的Kymriah和吉利德的Yescarta,但是,兩者都是以CD19分子作為靶點的。而BCMA靶點的一系列數據表現優異,治療領域又與CD19不同,以BCMA靶點為基礎的CAR-T療法市場空白,目前未有藥品通過審批。此外,GSK目前正尋求收購癌癥或免疫方面的交易,將集中購買早期階段的藥物授權許可。
表5 2017年GSK臨床階段產品數量統計
數據來源:年報
5.實施聚焦戰略,組建“夢之隊”,布局新一輪增長
2017年3月,GSK的新任CEO EmmaWalmsley上任后,一方面,實施聚焦戰略,放棄30多個在研項目,計劃將80%的研發費用聚焦核心業務——呼吸疾病、HIV、腫瘤以及免疫炎癥。同時,2017年8月,GSK宣布關閉位于上海張江的神經疾病研發中心。另一方面,GSK對公司高管團隊進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已經替換了50位高層管理人員,占GSK高層管理團隊的40%。
Emma Walmsley表示,管理團隊的重大變動一直是改革計劃的一個關鍵要素人員變動不局限于短期的運營執行,而是圍繞著研發,為GSK在2020年及之后的下一波增長做充分的準備。
6.中國市場“深耕細作”,蓄勢待發
作為在華知名的跨國制藥公司,GSK在中國投資總額已超過5億美元。目前,GSK在中國獲得的批文共103個,據中康CMH監測,2016年銷售額(以零售價格統計,下同)為113億元,在中國所有外資企業中排名第九,不及在全球市場上的排名,仍有提升空間。產品主要集中在抗肝炎病毒類和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兩個品類,2016年銷售額TOP10產品累計市場份額為75.1%。
圖7 2016年GSK中國銷售額TOP10產品及市場份額
數據來源:中康CMH
作為新興市場的代表,中國醫藥市場的潛力巨大。2015年,GSK在中國啟動新商業運營模式。之后通過一系列舉措“深耕細作”,取得了系列成果。一方面,順應中國醫改趨勢,主動降低專利藥藥價,爭取進入醫保目錄的席位,以價換量;另一方面,抓緊推進新藥在中國的審批上市,特威凱、希瑞適、綏美凱陸續獲批,雙管齊下,以提高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通過以上努力,GSK中國處方藥和疫苗業務持續改善,2017年實現兩位數增長,這是自2013年以來GSK中國首次實現業務正增長,其中呼吸和肝炎業務增長強勁。2018年GSK仍將重點引入幾項突破性藥物,進一步增強GSK在艾滋病和呼吸領域的地位。
總結
總體來看,作為昔日的全球醫藥企業龍頭老大,GSK正在奮起直追。目前,新產品市場表現給力,能有效緩解老牌產品專利到期的壓力,新上市產品將陸續進入放量期;研發管線豐富,聚焦四大核心領域,未來3年將進入“收獲期”;實施聚焦戰略,組建“夢之隊”,布局2020年及以后的新一輪增長。同時,中國市場經過近三年的“深耕細作”,市場表現持續改善,未來有望成為GSK新的區域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