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石藥集團發布2017年財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4.63億港元,同比上一年增加25.0%;實現毛利93.46億港元,同比上一年增加48.1%,其中創新藥收入占集團總收入增至42.6%。業績增長創新高,海外ANDA數井噴,多個新藥獲FDA頒發孤兒藥資格認定……石藥集團近期可謂利好連連。
石藥集團是中國醫藥行業第一家境外上市公司,前身簡稱“中國制藥”。中國制藥于1997年重組成立后,以抗生素、維生素C等原料藥為主營業務,成為國內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基地。但隨著原料藥市場競爭加劇和抗生素受政策管制的“雙重”牽制,中國制藥被迫轉型,2012年6月,中國制藥收購石藥集團歐意、石藥集團恩必普及石藥集團新諾威,并于2013年1月更名為石藥集團,這標志著公司業務結構發生調整,其主營業務將從原來的原料藥向創新藥和品牌藥為主的全產品線過渡。
圖1:2014-2017年石藥集團成品藥與原料藥收入情況(單位:億港元)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
據石藥集團年報數據,近幾年來,集團營業收入逐年看漲,2014年實現營收109.55億港元,2017年就上漲至154.63億港元。成品藥和原料藥銷售收入是構成集團業績的兩大部分,其中,成品藥是主打產品,其銷售收入由2014年的67.16億港元增加至2017年的113.74億港元,成品藥銷售收入占總收入比例也由2014年的61.31%上升至2017年的73.56%,成品藥與原料藥的比重已由2014年的6:4變成2017年的7:3,成品藥收入逐漸成為集團業績的主要增長動力。
圖2:2014-2017年石藥集團普藥與創新藥收入情況(單位:億港元)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
普藥與創新藥收入是石藥集團成品藥收入的兩大來源,其中創新藥銷售額逐年增長,由2014年的27.84億港元上漲至2017年的65.82億港元,其占成品藥收入比重也逐年上升,由2014年的41.45%上升至2017年的57.87%,由此可見,創新藥未來可能成為石藥集團收入的頂梁柱,而普藥收入占比極有可能越來越小。
2002-2017年,石藥集團歷經15年轉型之路,其原料藥與成品藥銷售比重從原來的7:3變成如今的3∶7,成品藥逐漸擠占原料藥的位置,創新藥也成為集團的主要利潤來源,石藥集團真正實現從“原料藥到制劑”、“從普藥到創新藥”的跨越。
表1:石藥集團(含子公司)銷售過億的創新產品
(數據來源:米內網數據庫)
石藥集團在產產品主要集中在心腦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糖尿病等代謝類疾病等領域,創新藥與普藥板塊均有多個產品銷售過億,創新藥中的奧拉西坦膠囊及注射用奧拉西坦、丁苯酞軟膠囊及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分散片及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均年銷超過10億元。
奧拉西坦,商品名為歐來寧,主要用于輕中度血管性癡呆、老人性癡呆及腦外傷等癥引致的神經功能缺失、記憶與智能障礙的治療。石藥集團的奧拉西坦有膠囊劑及凍干粉針兩種劑型,其中凍干粉針為獨家劑型。據米內網數據,2016年在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城市社區中心、鄉鎮衛生院(簡稱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及中國城市零售藥店終端奧拉西坦合計銷售額為36.83億元。目前歐來寧膠囊劑僅入12省醫保目錄,凍干粉針劑入21個省醫保目錄,膠囊劑未來還有擴展空間。
丁苯酞,商品名為恩必普,國家1類新藥,是石藥集團擁有專利保護的獨家產品,全球唯一具有線粒體保護作用的腦微循環重構劑,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有軟膠囊及注射劑兩種劑型,且兩種劑型均已進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據米內網數據,2016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及中國城市零售藥店終端丁苯酞合計銷售額為29.26億元。
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為玄寧,主要用于治療高血壓及心絞痛。有片劑跟分散劑兩種劑型,其中分散片為石藥集團獨家劑型,片劑已入國家乙類醫保產品。據米內網數據,2016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及中國城市零售藥店終端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合計銷售額為11.22億元。
除了歐來寧、恩必普、玄寧三大主打創新藥之外,腫瘤領域是石藥集團重點布局的板塊,也是目前增長最快的領域。目前抗腫瘤的核心創新產品有4款,分別為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商品名為多美素)、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商品名為津優力)、欖香烯注射液(商品名為艾利能)、甲磺酸伊馬替尼片(商品名為諾利寧),其中津優力、艾利能和諾利寧均已進入國家醫保。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于2018年3月2日開始上市銷售,該抗癌新藥被認為是具有10億潛質的重磅產品。
圖3:2014-2017年石藥集團研發投入情況(單位:億港元)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
堅持創新藥物機制是刺激石藥集團業績增長的內在動力,據石藥集團年報數據,近年來,集團基本保證對創新藥的持續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由2014年的3.07億港元上漲至2017年的8.15億港元,2017年的研發投入同比上一年增長102.23%。研發投入占總收入比重也逐年上升。
據石藥集團2017年財報,公司目前在研新產品約200個,主要集中在心腦血管系統、糖尿病等代謝類疾病、抗腫瘤、神經系統等領域,其中在新靶點大分子生物藥、細胞免疫治療及干細胞領域25個,小分子新藥12個及原化藥3類新藥共55個(其中48個已獲批臨床)。
表2:石藥集團(含子公司)部分在研產品
(來源:上市公司年報、米內網數據庫)
除了對新品種的研發投入外,集團還很注重對現有產品的二次開發,包括新適應癥、新劑型等。據米內網全球藥物研發庫及米內網MED藥品審評數據庫2.0數據,丁苯酞軟膠囊新適應癥用于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引起的血管性癡呆已獲得臨床批件,丁苯酞片及左旋丁苯酞片也處于不同研發階段,新治療領域及新劑型的開發將為恩必普帶來新的市場空間和機會。
表3:2017年石藥集團(含子公司)海外研發管線
(來源:上市公司年報、米內網數據庫)
石藥集團的國際化戰略主要布局在仿制藥與創新藥上,據石藥集團年報數據,截至2017年年底,集團在美國獲批的ANDA(指已過專利保護期的創新藥的仿制藥)數量已達15個,其中2016年獲批3個,2017年獲批8個,同比去年有大幅度增長。還有多個ANDA批文在等待獲批途中,未來有望涌現更多ANDA品種。
多個創新藥也在美國進行臨床試驗,丁苯酞軟膠囊(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已經處于臨床II期階段,鹽酸米托蒽醌脂質體注射液、丁苯酞軟膠囊(用于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抗體藥物偶聯藥物(DP303c)均于近期獲得美國藥監局頒發孤兒藥的資格認定并展開新藥臨床試驗。
數據來源:米內網數據庫,上市公司財報、年報,港股那點事